业务咨询服务热线

0571-85368118

  • 科研云端

  • 电子邮箱

  • 首页
  • 本院概况
    • 机构简介
    • 院长寄语
    • 治理体系
    • 组织机构
    • 资质信誉
    • 目标愿景
  • 新闻资讯
    • 本院动态
    • 媒体报道
    • 政策法规
  • 科研机构
    • 道路交通研究所
    • 桥梁隧道研究所
    • 地下管网研究所
    • 排水环境研究所
    • 轨道交通研究所
    • 科技研发中心
    • 设计咨询中心
    • 试验检测中心
    • 运维诊治中心
  • 科研平台
    • 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 浙江省市政行业协会
    • 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
    • 浙江省沥青学会
    • 研究生科研实践基地
  • 科技服务
    • 服务领域
    • 项目案例
    • 成果荣誉
  • 团队建设
    • 团队活动
    • 学习园地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加入我们
    • 意见建议

最新新闻

  • 院务动态 | 浙江省长三角基础设施科学研究院召开2024年半年度工作会议
  • 行业动态 | 浙江省市政行业协会市政管养专业委员会市政管养技术培训交流会圆满举行
  • 行业动态 | 浙江省市政行业协会市政管养专业委员会九届一次委员大会顺利召开
  • 行业动态 | 创新引领,共促市政管养领域高质量发展
  • 院务动态 | 闻“汛”而动,全力保障新安江水库泄洪期间桥梁安全
  • 行业动态 | 第二届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研讨会在浙江绍兴顺利召开
  • 暑期实习 | 浙江省长三角基础设施科学研究院暑期实习招聘正式启动
  • 校招 | 浙江省长三角基础设施科学研究院2023届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 院务动态 | 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度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 院务动态 | 浙江省长三角基础设施科学研究院2023届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 院务动态 | 我院当选浙江省沥青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及道路分会主任单位
  • 院务动态 | 喜讯!我院被认定为杭州市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
政策法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政策法规

长三角城市群亟须交通一体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9/10/25来源:作者:匿名

中国科学报·科学网报道 2019年暑假,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项目“小城镇的突围与蝶变——长三角一体化下小城镇高质量发展路径探寻”用一个月时间,深度调研了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10座城市、17个小城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最重要的认识就是必须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调查发现,受各级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区域间互联互通能力弱的影响,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难以实现高效流动和合理配置,导致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差距扩大,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受限。

作为区域产业整合的前提,交通基础设施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基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发挥交通的基础和先导作用。目前长三角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形成一定的体量规模和较好的基础,但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际交通不够便捷,交通方式间相互割裂。要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须把握“高质量”与“一体化”两大关键,将该区域建设成引领示范区、交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人民满意交通样板区。

调研发现,长三角地区的高铁网覆盖率仍偏低,且空间分布不平衡,各城市的轨道交通分布仍然比较分散。现有的轨道交通、高铁网络难以满足长三角地区日益增长的城际、市郊出行需求。另外,长三角地区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缺乏跨行政区统筹规划,不同交通模式间的互联互通能力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区域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作为长三角的核心航空枢纽,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的运营能力均已达到饱和状态,发展面临瓶颈。为满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航空交通的巨大需求,亟须提升长三角机场群的整体功能和效率,形成分工合理、市场定位清晰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基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发展需求,长三角地区将围绕轨道交通、公路、港航、民航、邮政等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进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交通网,强化跨区域、跨方式融合发展。

基于此,应优化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交通网络“毛细血管”,完善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等各级城镇空间的交通网络体系。放大长三角地区的路网比例尺度就能发现,在密布的小城镇中,依然存在大量“交通洼地”,各级城镇间的衔接有待加强。干线交通虽然发达,但人们城际出行时往往在始端和末端花费太多时间,极大降低了出行效率。交通一体化要有“大动脉”,也少不了“毛细血管”,连接干线公路、铁路与市郊、农村之间的“毛细血管”有待疏通补齐,“最后一公里”需要打通。

促进“地铁、市域铁路、城际铁路、高铁”融合发展,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当务之急是解决苏北、浙南地区高铁滞后、市郊轨道交通网络稀疏等问题。应根据出行需求合理配置和构建“地铁+市域铁路+城际铁路+高铁”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促进该区域便捷高效的出行。在城市中心区域主要开行高密度、大容量的地铁,在市郊、城际开行间距大、速度快的市域铁路和城际铁路,在客运干线通道开行高速铁路。同时,加快上海到北部盐城、连云港到南部台州等地区的高铁通道建设,推进沪舟跨海通道建设。

畅通的长三角货运信息网络能够以便捷的方式实现快速运输,使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得到互补。对已开发成功的信息子平台,要加强联合,实现信息资源互补、共享和对接;对尚未开发的信息子平台,要进行联合开发,实现长三角区域的统一。

对照建设交通强国和民航强国的要求,以及世界级机场群的基本功能,长三角区域民航协同发展仍有提升空间。要强化上海机场的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提升其他区域枢纽机场的带动能力,重点发展国内重点城市和部分国际旅客运输,让南通等地的辅助机场主动承接上海疏解的非国际航空枢纽功能。

在长三角地区逐步形成“一体两翼”港口群的基础上,优化港口群的功能分工,突出上海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使其成为长三角港口群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领头羊”;同时,强化周边地区的运输职能,做强苏浙两翼的实体运输功能,使其成为长三角港口群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中转区”。另外,通过技术手段加快信息资源融合,确立“协同”思维,深化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同质化的竞争,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探索融资新模式,扩大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筹融资渠道。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采取股份制、投资基金、经营权转让以及财政贴息、减税等方式,对外招商引资,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以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要强化资金管理,加强各有关专业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未来还可以探索交通发展的股份合作方式,由三省一市共同出资组建长三角地区交通投资公司,统筹推进区域尤其是跨界地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首页
  • 本院概况
  • 新闻资讯
  • 技术力量
  • 科研机构
  • 服务项目
  • 党建工作
  • 联系我们
© 2019 浙江省长三角基础设施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电话:0571-85368118  传真:0571-85361298  邮箱:3389318716@qq.com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西文街368号三楼  
ICP证:浙ICP备17011150号-2 邮编:310005